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地方动态 » 正文

从1954开始,泸州天然气能源勘探发展史话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5-13  来源:江阳沽酒客  浏览次数:804

天然气是泸州地区得天独厚的地下宝藏,境内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407亿立方米,占四川、重庆两省市总储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泸州的化学工业,主要以天然气为原料。很多人知道泸州有天然气,但是对其发展脉络和历史进程并不熟悉,今天沽酒客来给大家讲一讲它1954年2000年前的一些情况。本文试着对泸州天然气建国后历史发展情况进行描写,由于笔者非专业人士,手头文史资料有限,难免出现纰漏和错误,请批评指正,另外一些地名和管辖范围可能因为时间和行政区域变化跟今天有所区别,为了保证历史脉络,一律用当年的地方。不做新地名记录。比如阳高寺今天属于龙马潭区,不属于泸县了。

1954年,西南地质局四川石油普査519大队对泸州的合江至纳溪、叙永一带构造进行1:20万地质普查时,发现合江地区有丰富的天然气蕴藏,定名为“合江构造”。

1956年,四川石油勘探局2504和32100钻井队,对叙永县高木井等处进行勘测、钻探,获得工业性天然气流。1957年,共钻探纳溪等6个构造,新开探井27口,钻获含气构造4个,气井7口。

1958年,川南矿务局决定由隆昌气矿组建阳高寺钻井区队,开始对泸纳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工业性钻探。3月2日,泸县“阳高寺1号井”钻获强大天然气流。

当年,川南矿务局在泸县、纳溪地区钻探了纳溪、阳南寺、长堰坝、古佛山、花果山、龙洞坪等6个构造,新开探井口27口,获得含气(油)构造4个,气井7口。

泸州和永川地区获储量巨大的工业性天然气田,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1958年3月,毛泽东主席视察隆昌气矿。同年,中共中央批复化工部《关于在四川南部逐步建成一个以利用天然气为中心的化学原料基地的报告》提出:“在重庆和泸州,可以建立综合利用天然气的工厂”。

1957年4月25日,泸县境内阳高寺气田建成投产,当年产气1.89亿立方米。5月,泸州气矿成立。从1959年到1964年,泸州气矿共钻获具有工业性气流的背斜构造10个,获得工业性气井20口。

1964年,国家开展“三线”建设,几十家大型企业在四川同时上马,对能源的需求急剧增加。石油工业部进行“四川石油勘探大会战”,从全国各地抽调30多个钻井队,入川勘探,开采石油和天然气。

四川石油会战以川南为主战场,在泸州建立“川南指挥部”,下设江南、江北和(合江县)塘河3个前线指挥部,在西起南溪县,北到泸县玄滩镇,东到江津县白沙镇,南到纳溪傅家庙、大洲驿之间大约8000平方公里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油气钻探,是为第一次古隆起大会战。

1965年5月,古隆起会战正式展开,来自华北的地震4大队11小队和四川地震大队首批进驻泸县福集镇,对古隆起大十字剖面解剖的前期测试工作。钻前工程3团、4团2万多民工,分别开赴各地,在荒山宿营,在悬崖绝壁上开路,以最快速度,筑成多条公路和几十座井场,火速运送机具到现场安装,开始钻井。

在“一切为了六十亿、一切为了大气田”口号鼓舞下,石油工人不分白天黑夜,不管刮风下雨,不分上班下班的忘我劳动。不到一年,就在泸县九奎山和阳高寺等10个背斜构造与得胜的斜向构造上,钻井40口,全部获取岩芯,查明了印支时期(印支期对于中国地质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此期间,扬子板块、华夏板块和属于亲冈瓦纳构造域的思茅——印度支那板块、保山——中缅马苏地块均拼合到欧亚板块之上,使中国四分之三的陆地完成了拼合和统一。)泸州地区古隆起的基本面貌,比较正确地认识了泸州地区的地下裂缝世界,基本掌握了古隆起地下油气生成规律。

从1965年到1969年,古隆起会战总计完成探井74口,其中36口获工业性天然气流。

1971年,毛泽东主席指示:“西南地区光搞煤不行,要搞点油,搞点气。”燃料化学工业部又组织第二次四川石油会战。四川石油工业管理局组织下属11个单位23台钻机和相应的专业队伍4200多人,动用中型钻机31台,再次进入泸州进行天然气钻探。

从1970年到1977年会战结束,总计完成探井241口,其中131口钻井获工业性天然气流,另对旧井加深完钻14口。

1978年,川南矿区针对老气田储量和天然气产量比例失调的实际,对老气田进行第二次勘探。1979年,矿区天然气产(采集)量达到32.44亿立方米,扣除放空量后实产29亿立方米,占全川当年天然气产量的一半,全国当年天然气产量的三分之一。第二次勘探从1978年一直进行到1990年,总计完成钻井364口,其中钻获工业性天然气流的气井208口。1991年后,根据国家和四川省石油管理局的部署,川南矿区进入老气田后期挖潜保产阶段。

1959年5月,四川石油管理局决定成立泸州气矿,职工1521人,承担泸州、成都、永川等地工业用天然气和民用天然气的钻探、开采和供应任务。泸州化工厂等工矿企业,相继改用天然气作动力燃料。

60年代初期,西南化工研究院和建设中的泸天化开始小量使用天然气,进行科学试验和作为生产合成氨的原料。泸州市、纳溪和成都等地的部分城市居民,也开始使用天然气作为生活燃料。

1963年,川南矿务局撤销,组建为新的泸州气矿,直属四川省石油管理局领导,职工人数3882人。

1965年,泸州气矿架通长堰坝到纳溪、总长50公里的远距离输气管线,沟通长堰坝、纳溪等5个气田,保证了泸天化、泸化、西南化工研究院、泸州天然气研究所等单位工业用气与泸州、成都居民生活用气充足供应。

1969年9月针对一些气井出水、影响产气的实际,泸州气矿在纳溪气田6号井进行排水采气新工艺试验。初步获得成功后,在全矿进行推广。在此期间,尽管受到十年时期的干扰,泸州气矿的天然气产量,仍然保持在每年3.2亿立方米左右。

70年代,第二次古隆起石油会战的巨大成果,使泸州气矿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天然气生产基地。1978年,四川石油管理局决定,将泸州气矿更名为川南气矿。80年代以后,在搞好天然气后期勘探开发生产的同时,大力开展多种经营,发展第三产业,加大天然气下游产品的开发和利用。

1997年,在全川率先开发生产出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车用燃料压缩天然气(CNG),与泸州市等地方政府联合成CNG加气站和与之配套的CNG汽车改装厂。这项重大的环境保护技术,已在全川得到推广。

1996年,四川省石油管理局架通从纳溪傅家庙通往威远县的长距离输气大管线,川南矿区的天然气供应范围进一步扩大。

至此,经过50年的勘测和钻探,川南矿区在泸州市境内已建成合江塘河、纳溪傅家庙、大洲驿、泸县阳高寺、“古二井”和叙永县高木顶等一批工业性天然气田。组建了几十个采气队,生产供应云、贵、川、渝4省(市)52家企业工业用气和10多万户群众生活用气。

其中,泸天化、贵州赤水天然气化工厂、云南天然气化化厂、四川天然气化工厂4家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化学肥料的全国第一流大厂,所需天然气全部由川南矿区负责供给。

天然气是一次性不可再生能源。1997年后川南矿区的天然气生产以能满足实际需要为准,产量控制在年产7亿立方米左右。

当年时间到了2020,泸州天然气的情况在这二十年又发生了更多的变化,近期我们也在考虑气源会枯竭的情况下,发展挖掘更多新能源,比如页岩气等,2019年的3月6日,中石油旗下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传来捷报,位于四川泸州的页岩气井泸203井完成放喷测试,关井最高井口压力57.1兆帕,测试日产量高达137.9万立方米(约合1099吨石油当量)。

即便是在常规天然气田中,日产量能超过100万立方米的井也极为少见,对页岩气田来说目前更是凤毛麟角。泸203井也因此成为了中国首口单井测试日产量超百万立方米的页岩气井,展现了四川页岩气田巨大的资源潜力。希望未来能发现更多有效环保供我们使用的新型能源吧。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一周资讯排行
图文推荐